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6篇
  免费   1826篇
  国内免费   1914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1504篇
地球物理   2167篇
地质学   3756篇
海洋学   2021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628篇
自然地理   185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块体模型和GPS剖面方法分别计算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度,并结合跨断裂带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断裂带现今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从速度场变化来看,2013—2015期的速度场在川滇块体东北部有东向增加的微弱变化;从滑动速率结果来看,鲜水河北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有所增强,拉张运动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普遍有微弱的增强;从去掉线性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结果来看,小江断裂带南段主张应变在2014年底出现了趋势性转折,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2.
岩石弹性各向异性特征是普遍存在的,但导致岩石弹性各向异性的原因复杂且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以龙马溪页岩为例,试图建立页岩弹性各向异性和矿物分布之间关系.研究使用无损超声波探测获取岩石弹性各向异性参数,并使用背散射技术获取岩石矿物分布特征.研究通过引进变异系数来描述矿物或孔裂隙在不同方向的差异性,并通过2个正交方向的变异系数建立微观异质性指标,用于表征微观尺度上矿物或孔裂隙在不同方向的差异程度.微观背散射图像显示,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由石英和伊利石构成,且这两种矿物和孔裂隙在X和Y面上都有定向排列特征.相应地,它们的变异系数在X面和Y面上均表现出随角度增大而降低的特征;而在Z面,石英、伊利石和孔裂隙变异系数变化不明显,这与Z面上矿物和孔裂隙无明显方向性的特点一致.无损超声波探测结果显示,波速在X和Y面上随角度增加而减小,这与主要矿物和孔裂隙变异系数变化趋势相同;而在Z面,波速变化不大,与主要矿物和孔裂隙变异系数变化不明显的特征一致.以上观测结果说明,宏观波速与矿物的微观变异系数明显相关,暗示岩石弹性各向异性与矿物分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等分析其时空变化,认为邻近地震破裂带的临夏、通渭、武都和宝鸡台地电阻率在震前出现了下降—折返回升型的变化,符合前人已总结的强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过程.(2)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周围大区域内出现了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且以震中区为中心呈条带分布,异常区的长轴方向与地震断裂带走向或地震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几乎垂直,与地震主压应力轴方向吻合.本文认为九寨沟M_S7.0强震发生之前,震中区周围出现的区域性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丛集现象是很好的中期和短临前兆;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动态演化、各向异性等特征对认识本次强震发震断层活动以及震源区应力场分布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苏亚聪  史娟  徐爽 《北京测绘》2020,(2):233-237
为了得出雾霾气象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特征,以石家庄市区与郊县为研究区域,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石家庄市各市区、郊县的PM2.5历史监测数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处理得到雾霾浓度数据,还有温度、降水、风速、地形和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GIS分析的方法,模拟绘制石家庄雾霾的时空分布图、雾霾与各影响因子的专题对比图,得到雾霾形成机制的因子、雾霾的时空分布规律、雾霾季节变化特征、雾霾与地形间的关系等;运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Pro8.SR3分析雾霾浓度与风速数据、降雨数据、温度数据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芦山M7.0级地震后5年多来,震源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介质波速的变化规律,本文基于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共6年的连续波形数据,运用移动窗互谱与频域偏振等分析方法,结合背景噪声源的特性,对不同深度范围内的相对波速变化以及震后的恢复过程与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年尺度而言,震源区周期为1~20 s的背景噪声场相对稳定,但成分复杂、2~10 s频带内至少存在2个能量相对稳定的噪声源;不同周期噪声的能量,在月变与季节性上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2)获得了长时间尺度、不同频带内介质相对波速的背景变化水平,1~2 s、2~4 s的波动幅度(约为±0.04%)与季节性变化规律强于4~10 s、10~20 s的,结合与降雨量相关的地下水位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其变化规律.(3)震源区的同震波速降低现象清晰,降幅约为0.08%~0.1%;空间上,波速下降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约70 km范围内,其中四川盆地一侧平均约为0.1%,略高于青藏高原(0.08%)一侧;在断裂带内的降速不显著.对不同子频带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震后除10~20 s外,其余3个子频带的相对波速在震后较短时间内(约20天左右)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速降低现象,其中4~10 s的平均降速最大(约为0.08%),分析认为主震及大量余震的松弛效应是引起介质波速下降的主要原因.(4)震后大约1年左右,波速变化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且至2018年4月前未观察到大幅的波速变化现象,总体上各频带内的结果均沿零线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26.
Researchers have associated channel-forming flows with reach-average shear stresses close to the entrainment threshold for the surface D50 .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using a model of a generic steep, gravel–cobble stream to test this associ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hannel-forming flows fully mobilize the D50 , and produce shear stresses close to the entrainment threshold for the largest grains in the bed. The channel dimensions were set by flows capable of mobilizing between 85% and 90% of the bed surface, which produced a brief period of lateral instability lasting about 1 h, followed by a prolonged period of relative stability during which modest adjustments occurred, but during which the reach-average hydraulics remained about the same. The adjustments during the unstable phase of the exper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bank erosion, extensive deposits on the channel bed and a restructuring of the major morphologic elements of the stream. The adjustments during the stable phase of the experiments involved barform migration and bed surface coarsening but did not appreciably modify the physical template established by the end of the unstable phase. The behaviour we observed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a dynamic equilibrium associated with a formative flow that is just capable of entraining the bed surface D50 . Instead, it suggests that rapid adjustments occur once a stability threshold is exceeded, which creates a template that constrains channel activity until another event drives the system across the stability threshold, and re-sets the template. While we believe that it is probably too simplistic to associate a channel-forming discharge with the entrainment threshold for a single grain siz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95 is a more logical choice than the D50 © 202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7.
通过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遥感解译手段,对日照市矿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查明各类矿山546处,主要集中在莒县和五莲县境内。除莒县刘官庄煤矿外,其余全部为露天开采矿山,主要选用直接开挖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地表环境,而且矿山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该文根据矿山地理位置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将相同类型的多个矿山划分为同一治理区,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8.
29.
大地震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周围区域形变场和应力场变化,且对临近断层上的应力状态也有影响.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MS8.1级地震.本文基于已有的滑动模型,建立了三维含地形高程的横向不均匀性椭球型地球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体力方法,分析了此次MS8.1地震产生的全球同震位移和应力场变化.与解析方法相比,该模型考虑了地形、Moho面起伏和地球介质横向不均匀性;与一般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相比,该模型考虑了地球曲率和椭率,合理地规避了有限块体模型假定边界位移为零所引入的误差.计算得出同震位移与GPS观测数据可以很好地吻合.据库仑破裂应力准则和震源参数,计算得出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发生造成了汶川、芦山、改则和当雄地震的发震断层上库仑应力增加,对这些地震的发生起促进作用;而造成玉树和德令哈地震发震断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为负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此外,计算结果显示地球地形高程、介质非均匀性和椭率对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同震变化计算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地形和椭率造成的同震位移场相对误差约10%.  相似文献   
30.
谢弘臻  王九洋 《中国地震》2018,34(4):704-712
对不同震中距台站的记录采用入射角法、s PL-Pg等震相到时差,对辽宁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单纯形法研究了辽阳灯塔5.1级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该地震震源深度应为14km,略大于目录给出的10km。利用四川松潘台、青海湟源台的远台记录也得到同样的结果。通过对辽宁1970年以来5.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发现,辽宁地震的震源分布存在东西两侧偏深、中部偏浅、中部地区南浅北深的统计规律,灯塔地震震源深度符合该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